民以食為天!人們一說起主食,自然離不開米面,但您想過嗎?熱氣騰騰的面條、軟香的面包、酥脆的餅干需要的原材料小麥到底是咋來的?小麥新品種又是怎么選育出來的?今天,就帶著這些問題,跟著我去中心宗營鎮(zhèn)新?;兀ㄟ^了解一粒麥種的前世今生尋求你想要的答案吧!
生物界中,不同品種進行雜交其后代普遍具有超親優(yōu)勢,小麥亦不例外。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、同時優(yōu)良性狀互補的品種進行雜交,培育出的穩(wěn)定后代在產量和品質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高。
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,正是小麥育種人員異常繁忙的時節(jié)。“你們看,那些人又來干活了!”——宗漢路上的行人邊匆忙趕路邊閑聊著,沒錯,這個時節(jié)在田間戴著草帽俯身工作著的就是我們。時不我待!避陰雨、搶天氣的開展小麥雜交測配工作。選穗掛牌是小麥人工雜交的第一步;去雄套袋后,這些被選中的母本就“靜等花開”。
(母本去雄)
要想培育出好品種,就得萬里挑一選擇父本和母本。只有集優(yōu)質、高產、抗病等優(yōu)勢元素于一身的父本和母本方可測配。剪穎授粉,這是小麥雜交最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,“剪的太少,補一刀”“我找到了,快來這里”……田間地頭,大家大聲吆喝著傳遞信息;定位、送粉、授粉、補充信息、雜交袋封口,多年來這套流程早已爛熟于心。
從新品種測配到最后通過審定,可能就剩下一、兩個品種,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一,也許更少。一個新品種從培育到最后審定成功,至少也需要10年以上。育種是一項沒有終點的事業(yè),每天都是新的開始。我們始終相信,在中心領導的親切關懷支持下,只要堅持不懈,總會成功在望!在小麥育種的道路上,我們一直在努力!
(中心領導指導工作)
上一條: 速看!蔬菜食材這樣存放才能保鮮
下一條: 油菜小孢子培養(yǎng)技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