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秋季蠶桑生產存在許多不利因素。主要是桑樹病蟲多、蠶病多、蒼蠅多、蠶兒中毒多、氣溫變化大,這些因素對蠶桑生產極為不利,稍有疏忽就會減產。那么,如何在諸多不利因素條件下養(yǎng)好夏秋蠶、提高夏秋蠶繭產量和質量、增加養(yǎng)蠶經濟效益呢?筆者結合歷年蠶桑生產實踐認為,夏秋蠶飼養(yǎng)必須要根據其特點,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。
一、加強桑園培肥管理
1.桑園水肥管理。七、八月間桑樹生長旺盛,對肥水需求量大,一般春伐桑園在養(yǎng)夏蠶前15天要施速效肥,如人糞尿、蠶沙等,每畝不低于25擔。另施碳銨25公斤或碳銨50公斤加磷肥25公斤。夏蠶結束后再施一次肥,每畝施碳銨40—50公斤,每季蠶期可對桑樹噴施葉面肥進行根外追肥。有病蟲害危害時,及時用殘毒期短的50%敵敵畏乳劑或20%樂果乳劑稀釋1000倍進行防治。
2.抓好治蟲工作,降低害蟲危害。近幾年桑園桑螟、野蠶、桑薊馬、紅蜘蛛、桑毛蟲、桑尺蠖等危害較嚴重,應及時防治桑園病蟲害。有病蟲害危害時,應及時用殘毒期短的50%敵敵畏乳劑或20%樂果乳劑分別稀釋1000倍進行防治。
3.合理采葉
夏蠶:小蠶選用適熟葉,大蠶期用夏伐疏芽和春伐桑樹新捎,自下而上采葉,頂部保留7—9片葉。
中秋蠶:小蠶采適熟葉,大蠶期自下而上采,梢端保留7—9片葉。
晚秋蠶:選用中秋剩余葉片,梢端保留5—7片葉。
二、 合理布局,適時發(fā)種,科學用葉,采養(yǎng)兼用
以“夏蠶少養(yǎng),秋蠶多養(yǎng)”為原則,夏蠶發(fā)種量占全年養(yǎng)蠶量的15%~20%為宜,為秋葉增產和下年春葉增產打下基礎。
三、選好蠶室,降低飼育溫度
選擇南北朝向、有對流窗的房間養(yǎng)蠶。天氣悶熱時,可用電風扇吹微風。晚上打開門窗通風換氣,或移到室外飼養(yǎng)等辦法,降低蠶兒的飼育溫度。
四、選用抗病和抗高溫多濕能力較強的夏秋蠶品種
五、做好蠶病綜合防治
防治蠶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做好三期(即養(yǎng)蠶前、養(yǎng)蠶中、養(yǎng)蠶后)的消毒。
1.養(yǎng)蠶前,對蠶室、蠶具(包括大、小蠶具、簇具等)及周圍環(huán)境進行徹底消毒;合理配備蠶藥濃度及用量,嚴格按正確的操作規(guī)程使用,不留死角,降低病源傳染機率。
2.蠶期中,堅持每天對蠶體、蠶座和蠶室地面及貯桑室消毒,如發(fā)生蠶病,必須及時將病蠶、死蠶、弱小蠶投入石灰缸中作深埋或燒毀處理,防止蠶病的蔓延;禁止大小蠶混養(yǎng);蠶座保持干爽,以減少蠶病傳染。3齡開始,每齡添食一次(5齡應添食2—3次)抗菌素,若已發(fā)生細菌病,應連續(xù)添食3次;添食時應提前配藥噴葉,等桑葉晾干后再喂蠶。每齡餉食前蠶座要撒“防病一號”進行蠶體消毒,預防僵病發(fā)生;有蠅蛆為害時,蠶體噴300倍“滅蠶蠅”或添食500倍滅蠶蠅。
3.養(yǎng)蠶結束后,及時進行回山消毒。
六、做好蠶種補催青
夏秋季,多出現高溫干燥天氣,補催青要特別注意降溫補濕工作,以提高一日孵化率;收蟻時間要適當提早。
七、精心飼養(yǎng)
1.抓好“三稀一勤”。即:蠶室內蠶架稀、蠶架上蠶匾稀、蠶匾內蠶頭稀。以利通風,減少高溫危害。一勤是勤除沙。2齡起除、眠除各一次;3齡起除、中除、眠除各一次;4—5齡一般每天除沙一次,以防蠶座殘桑過多,引起蠶病。
2.加強眠起處理。夏秋蠶生長發(fā)育快,尤其是眠起時期,蠶生理變化大,應早止桑、晚餉食,并及時做好提青分批,避免大小蠶混養(yǎng)。
3.蠶兒稀放,良桑飽食。
小蠶用葉要老嫩一致,促進發(fā)育齊一。每張蠶三齡需要蠶箔6個、四齡20個、5齡50個;大蠶要給予充分成熟的無蟲口污染的桑葉,忌喂嫩葉、濕葉。條桑育要進行摘芯,促進桑葉成熟。
4.注意蠶室內通風換氣。敞開門窗,確保室內空氣對流。
5.蠶室內禁止堆放桑葉或亂丟病死蠶及蠶沙。
6.嚴防農藥、煙草中毒。
在進行桑園噴藥除蟲時,一定要過了殘效期并進行試養(yǎng)后才能采葉養(yǎng)蠶;桑園周圍的農田噴藥時,桑樹若受農藥污染,應停止在該地塊采葉,以免發(fā)生農藥中毒。此外靠近種植煙草地的桑園,盡量不采葉,如果一定要用,必須在用葉前作試喂,確定其桑葉安全后方可采摘喂蠶。
八、把好上簇關
夏秋蠶上簇要做到適熟、分批、稀上,使用改良塑料折簇或方格簇上簇;做好簇室降溫排濕工作,加強通風換氣;簇具下面要多撒石灰等吸濕材料,保持簇中環(huán)境干爽;適時采繭,分類售繭。
上一條: 高溫高濕天氣,柑橘炭疽病如何預防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