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災害影響
根和根莖類品種,多長時間積水易造成根部腐爛。根腐病、枯萎病、炭疽病、葉斑病等病害容易爆發(fā),另外夜蛾、癭蚊等害蟲也容易發(fā)生。
(二)預防措施
1、暢通溝渠,方便排水。
2、及時預警,根據(jù)天氣預報和天氣實況提前采取防范措施,免除或減輕洪災損失。
(三)災后補救措施
1、盡快排出田間積水。采取一切必要和可能的手段,突擊排除積水,減輕澇漬危害。抓緊疏通農(nóng)田溝系,開啟排水設(shè)施,降低外圍水位,確保田間積水迅速排出。
2、搶晴中耕破板結(jié)。應抓住晴好天氣及時中耕、鋤劃散墑,破除土壤板結(jié),改善土壤的通氣條件,促進根系生長,保證地上莖葉生長的養(yǎng)分供應。
3、加強病蟲害防治。水災后土壤、田間濕度很大,根腐病、枯萎病、炭疽病、葉斑病等病害容易爆發(fā),另外夜蛾、癭蚊等害蟲也容易發(fā)生,要及時做好防治工作。
4、及時追肥促生長。強降水和洪澇過后,土壤肥力被雨水帶走,加之藥材根系活力下降,吸收肥水能力較差,所以災后要及時補追肥料,針對不同地塊靈活確定肥料的追施量,一般每畝尿素10kg左右,有條件的田塊可進行葉面噴肥,0.3-0.5%磷酸二氫鉀,每隔5-6天噴一次,連續(xù)噴2-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