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從出苗后到拔節(jié)前這一階段稱為苗期,苗期的田間管理特點是蹲苗、促進根系生長,保證全苗,培育壯苗,為高產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苗期管理的主要技術措施是查、補、定苗,肥水管理、病蟲害草的防治等。
一、間苗,定苗
一播全苗是玉米豐產的主要技術。玉米播種后,由于種子質量問題或者是地下害蟲的危害,會出現(xiàn)不同程度的缺苗,應在防蟲結束后,根據(jù)生產需要,及時查苗、補苗、定苗。一般留單苗,若有缺苗,最好在3葉前帶土移栽補苗(苗越小移栽,緩苗越輕),補后及時澆水。或者直播補種。
二、苗期病蟲草害防治
病蟲草害的防治一般都遵循“預防為主,防治結合”的植保方針。
病害防治:春季氣候干燥,一般情況下,玉米病害發(fā)生較輕,無需防治,特殊年份,可根據(jù)病害發(fā)生類型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。
蟲害防治: 玉米多為冬閑田,或者冬季菜田,地老虎發(fā)生較重,需要防治兩次。
第一次防治在耙地前,拌土撒施3%辛硫磷顆粒,用量3公斤/畝,或者50%辛硫磷乳液油,用量50-60毫升/畝,8-10公斤的細土混合,攪拌均勻后,進行防治,傍晚施用效果較好。
第二次防治在出苗顯行時(3-5葉),應用25克/升的溴氰菊酯乳油40毫升/畝,兌水30公斤均勻噴施;或2.5%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/畝,兌水15公斤,均勻噴施;或50%土蠶地虎一支凈乳油20ml/畝,兌水15公斤噴施,下午四點后“順行噴施”于植株上,效果較較好。
草害防治:
玉米苗期草害防治主要進行兩次,采取低毒、多次防治、低殘留、對土壤污染小、有利于環(huán)境保護的策略。
第一次防治在播種后,出苗前,應用48%的乙草胺兌水噴施于土壤表面封閉除草,每畝用量130毫升,兌水30kg,均勻噴施于土壤表面,不得隨意加大用藥量,以防藥害導致玉米苗期“扭辮子”。在土壤潮濕時噴施效果較好,但下大雨或連續(xù)陰雨天前切勿噴施。
第二次防治在苗齊以后,5--6葉時,應用25%硝磺.莠去津,100毫升/畝,兌水45公斤噴施,要“順兩行之間噴施”,切不可噴于玉米植株上。
經過兩次草害防治,苗期即可保證田間無雜草,防止雜草對玉米的需肥競爭。
注意事項:
玉米田施用苗后除草劑首先要注意不同作物對除草劑敏感性。在使用時要看好說明書,認清除草劑的特點與性能,注意敏感作物,防止藥劑漂移對周邊水稻田、麥田及菜田等的危害,鮮食玉米對除草劑較敏感,應慎用。同時做好施藥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。
三、肥水管理
玉米苗期雨水充沛,一般年份無需灌水。
根據(jù)玉米需肥規(guī)律,苗期要施拔節(jié)肥,此時期對磷比較敏感,拔節(jié)期對鉀比較敏感,因此應根據(jù)苗情以氮肥為主,氮、磷、鉀配合施用,在玉米小喇叭口期(7--8葉時),等雨追施尿素15公斤/畝,或碳銨20--30公斤/畝,雨前穴施于兩株之間,若無雨,需覆土防止燒苗。
苗期長勢良好,管理合理,促進壯苗是玉米玉米高產、穩(wěn)產的關鍵基礎,應及時科學合理地進行田間管理,確保高產豐收,保證糧食增產,農民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