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藥屬薯蕷科薯蕷屬,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蔓生植物,以肉質根狀塊莖、零余子為主要利用產品,是藥食同源、糧菜藥兼用的優(yōu)質高效特色經濟作物。山藥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、銹病、根腐病、褐斑病、枯萎病、褐腐病、斑枯病和病毒病等12余種。本期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炭疽病及其防治方法。
病害癥狀
炭疽病是山藥一種主要病害,會造成山藥連片落葉甚至枯死,并嚴重影響山藥的產量和品質。主要危害山藥的葉片、葉柄及莖部。通常是下部葉片先發(fā)病,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漬狀凹陷的小斑點,后擴展成近圓形、橢圓形或不規(guī)則形,病斑邊緣褐色至黑褐色,中部顏色較邊緣淺,灰褐色至灰白色,稍凹陷,有時可出現不規(guī)則的同心輪紋,在一些品種上還可沿葉脈出現褐色至黑褐色的壞死線,病斑外緣有黃色暈圈,病斑可相互連結成片,濕度大時葉片正面有橘紅色黏質小點;葉柄上的病斑初為暗綠色小點,后逐漸擴大成不規(guī)則的長條形斑,褐色至黑褐色,多發(fā)生在葉柄與葉片或葉柄與莖蔓的交界處,極易造成大量落葉;莖部的病斑,初為暗綠色小點,后沿莖的縱軸方向逐漸擴大為棱形或長形黑褐色病斑,病部明顯凹陷,邊緣褐色至黑褐色,中部顏色較淺,病斑環(huán)繞莖部后可導致病部以上的枝蔓枯死。
山藥炭疽病葉部癥狀
防治措施
農業(yè)防治:
1.選擇抗病品種。漢中地區(qū)主要山藥品種有紅廟山藥1號、日本長芋、九斤黃、山東紅皮和鎮(zhèn)巴、留壩等地方品種。
2.選擇適宜的栽培地。應選擇土質疏松,地勢高,土層深厚肥沃,排灌方便,通氣透水,保水保肥性能好,光照充足,土質上下均勻的輕沙質土種植。
3.合理輪作。重病田應實行輪作,一般隔3年輪作1次,可與禾本科作物輪作。
4.科學進行肥水管理。山藥施肥應以基肥為主,多施有機肥,增施磷、鉀肥,并配以適量的鐵、鋅等微肥。
5.山藥出苗前插好支架,采用高支架管理,合理密植,枝葉合理分布,保證通風透光,改善田間小氣候。
6.發(fā)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,拔掉病株;秋后及時清潔田園,把并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。
化學防治:
播種前將山藥種切塊,用40%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20分鐘,或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30分鐘,置陰涼處晾干后播種。
生長期噴藥重在防治,防治山藥炭疽病關鍵是要抓“早”,如用藥偏晚,控病效果將會顯著下降(特別是急性型葉部染?。5?次用藥一定要在山藥甩秧上架后、發(fā)病前施用。第1次藥后的用藥間隔期應靈活掌握,持續(xù)干旱時可間隔15d左右,遇雨或連續(xù)3天以上大霧可縮短至5~7d,全季一般需噴藥5~7次。發(fā)病前和生長前期用80%新萬生1000倍液、77%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~600倍液、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進行保護。發(fā)病初期和生長后期選用75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、50%多菌靈500倍液、25%咪鮮胺1000倍液、10%苯醚甲環(huán)唑1000~1500倍液。以上藥劑輪換交替使用效果更佳。
上一條: 大豆花期前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
下一條: 中藥材應對高溫暴雨生產技術指導意見